成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枢纽之后,河南省淅川县一个原本不知名的行政村陶岔,一下子名声大噪。这个位于豫鄂交界地带的村庄,是如何成为水利专家眼中的“天下第一渠首”的呢?资深记者刁凡超实地踏访,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陶岔的故事。在距离北京西南约一千公里的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,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位于这里。即便在盛夏时节,仍有游客冒着酷暑从各地赶来,一睹这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。他们在陶岔渠首的石碑前拍照,前方不远处就是从陶岔水利枢纽倾泻而出的清水,它们从这里出发,一路北上,跨越长江、淮河、黄河、海河,然后流入了北京、天津的寻常百姓家。
在淅川丹江口水库库区北部,有三个峡谷,分别是云岭峡、太白峡和雁口峡,峡谷范围涉及淅川县马蹬镇摆渡滩到马蹬镇石桥一带,蜿蜒约20余公里。三个峡谷景观特色各有不同,入口处的云岭峡以两岸郁郁葱葱的松柏闻名,太白峡以巨石悬挂、奇中有险著称,而雁口峡则是出口峡,因两侧山势颇似雁嘴而得名。三个峡谷组合在一起,构成了水清山秀的峡谷奇观,被称作丹江口小三峡。峡谷碧水像是一条美丽的带子,盘亘在崇山峻岭之间,愈发显出此处的玲珑幽深之美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枢纽引水,沿线开挖渠道,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,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,在郑州以西孤柏咀处穿过黄河,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,可基本自流到北京、天津。